經文:約壹四7~12;彼前四7~10

前言

人最基本的需求就是愛。人若得不到愛,就會感到空虛,想要以世俗的罪惡來填補。雖然人會提出各種藉口和理由,但若察看陷入罪惡之人的過去,就會發現,原來他們罹患了「被愛缺乏症」。

就人類心理剖析層面來看,過往經驗所宣告的是一個沒有指望的人生。然而,耶穌卻放聲高呼:「主的靈在我身上,因為他用膏膏我,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;差遣我報告:被擄的得釋放,瞎眼的得看見,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,報告 神悅納人的禧年。」(路四18~19)神要我們明白祂能改變一切!祂宣告神的禧年!因為祂愛我們,以祂的生命來愛我們,用祂的生命成為挽回祭。唯有進到神的愛中,我們才能得著愛的最大滿足、領受祂已經預備好要賜給我們的豐盛生命!

壹、跳脫愛的迷失

一、愛使我無法自拔-真愛是意志選擇

許多人認為愛是無法控制的。我們會用「墜入愛河」來描述相戀中的男女,好像是我們不巧遇到了某種意外一樣。常會有人說:「

我就是沒有辦法控制自己啊!」「我無法不想到他,我真的情不自禁!」或者是「我就是沒有辦法再愛他了。」好像愛上了,就如同天雷勾動地火、一發不可收拾。

然而,聖經上是怎麼說的呢?神說:「在這一切之外,要存著愛心。」(西三14)經文的「存著」,指的是「穿戴衣服」。每天早上,我們都可以選擇要穿衣服,或者是不穿衣服;也可以選擇要穿戴上什麼樣的衣服。同樣的,當我們每天早上起床的時候,也可以選擇自己要穿戴上什麼樣的態度。聖經上說,你要穿戴上愛心,因為愛是一種選擇。

當一個律法師想要試探耶穌時,他問說:「夫子,律法上的誡命

,哪一條是最大的呢?」。耶穌回答:「你要盡心、盡性、盡意愛主∣你的 神。」(太二十二37)耶穌強調:「你要愛!」而不是說:「嗯…如果你的身體還蠻健康的、如果今天感覺不錯,那麼,或許可以在美好的感受中愛上帝。」不!愛是一種決定,是可以選擇的!我們是感覺的主人,而不是讓感覺成為我們生命的主人!

親愛的弟兄姊妹,請讓我們用神賜給我們的能力宣告:「在主裡,我是有能力選擇真愛的!」

二、愛不僅是美好言語-真愛是積極行動

戀愛的情侶總是帶著無數美好的感動:「喔,我墜入愛河了!」「我彷彿倘洋在愛的海洋中!」「那種教我牽腸掛肚的感覺,實在是牽動我的肺腑心腸。」這些就意味著我擁有真愛了嗎?不一定!

愛的確會讓人非常地有感覺,但是,愛不僅僅是一種感覺。牧師請問已結婚的人:「你們當中有多少人還沈浸在當初那種暈船的感覺中?婚後,你仍然經常的對你的另一半充滿當初戀愛的浪漫情懷呢?」我們不會總是被愛的感覺所充滿,美好的婚姻也不是單建立在美好的言語上的!

約壹三18「小子們哪,我們相愛,不要只在言語和舌頭上,總要在行為和誠實上。」

真愛,是要去行動的,不只是口頭說說而已。真愛遠超過感覺、想法與言語。愛的行動意味著服事,意味著委身。行動所帶出的力量遠勝於愛的言語。牧師想與大家分享五種愛的服事:

1肯定的言語-用口語上的鼓勵建造對方。

2服務的行動-爲對方特別做一件他會感激你的事。

3送禮物-簡單的、在非特定日子送的禮物傳達了一種訊息,就是:「我們沒有在一起的這段時間,我思念你。」

4精心的時刻-促進交通分享的活動。不包括大部分的娛樂活動,而是可以促進雙向交談的。

5身體的接觸與親密-手牽手、擁抱,或者只是彼此靠近,即使沒有講話,都傳達了愛的訊息。單單知道配偶在身邊,就足以肯定他/她對自己的愛意和關心。

當麥肯金牧師的太太被診斷出罹患阿茲海默症時,他的事業正處於高峰。他不僅是哥倫比亞聖經學院的校長,也是一間大教會的主任牧師。然而,看著太太日漸失序的行為與衰殘的身體,麥肯金的心裡好痛!他每日徘徊在兩難的抉擇中,到底該放棄工作,24小時親身照顧太太茉莉?還是將茉莉送進療養院,好專心日理萬機的工作?抉擇的時候,一個美好又久遠的回憶湧上心頭,他回想數十年前,曾在結婚典禮上許下的諾言:「無論疾病或健康,我將永遠愛她、珍惜她,直到死才能使我們分離。」「是啊…在這個世界上,茉莉最需要的就是我的愛!」麥肯金毅然決然的退休,全心全意照顧他的太太。真愛是什麼?真愛是:靠著基督所行出的全然委身!

貳、積極擁抱真愛

新約聖經有十六次談到:「你們要彼此相愛。」當人們請耶穌把整本聖經作一個總結時,耶穌說的就是:「你要盡心、盡性、盡意、盡力愛主你的神。』其次就是說:『要愛人如己。』」(可十二30~31)愛,是神給我們的終極目標。牧師想與大家分享如何按著神的心意,活出擁抱真愛的生命。

一、彼此接納、鼓勵

「你們要彼此接納,如同基督接納你們一樣,使榮耀歸與神。」(羅十五7)

我們都有犯錯的時候,因此都需要被接納,同樣的,我們也當去接納人。神邀請我們當彼此接納,好像什麼?好像耶穌基督接納我們一般。聖經上說,祂是罪人的朋友,祂接納眾人。這並不代表祂認同這些人的作為,但是祂無條件地接納人們。

神挑戰我們的眼光,神要我們有耶穌基督看人的眼光:「若是能行,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。」(羅十二18)每一個禮拜,牧師都會聽到不同聲音:「敬拜的音樂太大聲」、「敬拜時間太長」、「信息太長了」、「遲到的人太多」…神說,我們可以有不同的看法,但是,總要彼此接納。接納就包含饒恕。「倘若這人與那人有嫌隙,總要彼此包容,彼此饒恕;主怎樣饒恕了你們,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。」(西三13)

基督徒有兩個偉大記號:真誠給予、真誠饒恕。為何重要?因為心中的憎恨,使我們沒辦法愛。苦毒會分化我們的心,扼殺生命中的愛。饒恕過往的人事物,不要讓過去牽跘我們踏向未來的腳步。

我們不但要斷開過去不好的影響,更當彼此建造。「你們該彼此勸慰,互相建立。」(帖前五11)無論惡者如何處心積慮地要拆毀我們,在主耶穌裡持續地彼此建造、鼓勵,是得勝的秘訣。因為真愛是「…凡事相信,凡事盼望,…」(林前十三7)

我們是一個鼓勵者,還是令人灰心沮喪的人?常讚美欣賞我們的另一半嗎?會鼓勵肯定孩子嗎?真愛是盼望、是相信,我們當持續彼此鼓勵,正如耶穌對使徒彼得一樣。

約翰福音提到耶穌復活後,來到加利利海為門徒烤魚、做早餐。耶穌問彼得:「約翰的兒子西門,你愛我嗎?」(約二十一16)經文中,耶穌所使用的愛是「agape」的愛,也就是無條件的愛。耶穌問彼得:「你用無條件的愛愛我嗎?」彼得回答說:「主啊,是的,你知道我愛祢。」彼得所用的愛是「phileo」,朋友的愛。

這是因為彼得以前說了大話,說自己會無條件的愛耶穌,結果卻三次不認主。耶穌第三次詢問彼得:「約翰的兒子西門,你以朋友的愛來愛我嗎?」這時彼得提心吊膽。雖然他回答會以朋友的愛來愛耶穌,但是,哪知道何時會不會又背叛?相信他是充滿感慨,並以哽咽的聲音說:「你知道我以朋友的愛來愛你,我自己實在無法確定。我怎麼知道我現在說愛你,何時又會背叛你呢?」

耶穌如何面對彼得的回應呢?耶穌說:「你餵養我的羊。」耶穌沒有問彼得其他問題。他沒有說:「你跟了我三年半,學得好嗎?學到教訓了嗎?你要成為優秀的門徒嗎?」耶穌沒有苦毒,而是問:「

你愛我嗎?」不是責罵,而是鼓勵:「你餵養我的羊。」

弟兄姊妹,我們都不完全,但是,求主幫助我們能夠像他,對著軟弱的肢體,帶著饒恕與盼望。

二、彼此委身、服事

沒有愛是不需要委身的。真正的愛是奠基於個人生命的委身上。「愛弟兄,要彼此親熱;恭敬人,要彼此推讓。」(羅十二10)

現今社會,委身是一個已經被遺忘的價值觀。我們不喜歡、也害怕委身。人們不想委身在任何事上任何一個人、任何一個活動、任何一種職業、任何一份關係、任何一間教會。我們害怕委身,試圖想要過「不沾鍋」的人生。但是,真愛是將我們的生命委身於所愛的人身上。

如果我們是一位基督徒,那麼就要與其他的基督徒互相聯絡,因為我們是歸屬於彼此的,並非是獨行俠。「我們這許多人,在基督裏成為一身,互相聯絡作肢體,也是如此。」(羅十二5)

有些人問:「為何一定要成為正式會友?」簡單地來說,正式會友代表的就是委身。對教會生活而言,這亦是挑戰我們生命的極限,我們需要與別人一起建立剛強的團隊。保羅如何形容基督徒團隊呢?他說,基督徒的團隊「就如身子是一個,卻有許多肢體;而且肢體雖多,仍是一個身子;基督也是這樣。…都從一位聖靈受洗,成了一個身體,飲於一位聖靈。」(林前十二12~13)

不同性格的人聚在一起,一定會有爭執。面對外人,我們總是和氣相待,保持距離;一旦彼此越來越熟,不同的意見就會浮出抬面,爭執在所難免,重點是,彼此仍能互相看重對方存在的價值。

曾聽到弟兄姊妹說道:「我絕對不跟某某人吃飯。」若是我們無法愛主裡的肢體,對於那背逆神的未信者,我們又如何接納、關懷、引領呢?我們同為耶穌裡的肢體,肢體的意思就是家人。

我們有跟家人吵過架嗎?曾說:「我就是看你不順眼。以後,只要有你在的地方,我就不會在!」不是這樣的。家人是真實相待,是一生不離不棄的。相聚時不見得感覺很好,這是意志選擇的委身!

教會的每個人,都是我們的家人,我們當學習倚靠神的恩典、敬畏神的旨意,做最好的意志選擇,饒恕得罪你的家人、扶持最軟弱的肢體。「若一個肢體受苦,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;若一個肢體得榮耀,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快樂。」(林前十二26)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,就把生命、真理的根基建立在基督的磐石上。

牧師一生中有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,如今,個個分散在不同地方事奉,但是直到現在,聚在一起時仍然十分熱絡。不是因為這群朋友多麻吉,而是彼此接納、彼此饒恕,因為我們把關係建造在神的同在裡。無論發生什麼事情,我們都是家人,不會改變。

「你們要互相款待,不發怨言。」(彼前四9)如果你看見需要,禱告尋求神,求神給智慧,使你用周全的方式去滿足那個需要,這就是喜樂服事的真諦。當神的子民有需要的時候,就與他們分享。彼此分享,就是愛的真諦。

聖經上說,當你與別人分享的時候,你要用溫柔與尊敬的態度來分享,「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,就要常作準備,以溫柔、敬畏的心回答各人。」(彼前三15~16)

不要用聖經中的知識來打擊其他人,也不要成為一根濫用聖經的棒槌。「你要信主,不然你就會在地獄裡燒死。我們會去天堂,但是你會在地獄裡受折磨。」 不要抓著別人的衣領,強迫人聽四律。

第一律:你很糟糕、你是罪人。第二律:你拜的都是偶像、假神。第三律:上帝最大。第四律:你要信耶穌,像我一樣,做很好、很好的人!結果這些聽過「四律」的人,都不願來教會了,這是律法式的服事。真正心靈層面的事奉是,上帝在我身上所做的美事,使我得著恩典與美好。

汪蕙欣是一位先天腦傷的女孩。成長過程中,蕙欣常遭人嘲笑、欺負,上帝卻讓她的爸媽找到醫治傷痛的秘訣-去愛一群特殊的孩子,同時教導其他人接納他們。於是他們創辦了寶貝班。

先生原是被太太「半強迫」的參與寶貝班。班上的奇奇是個聰明孩子,看似過動、天生好戰,總是不斷挑戰大人極限。一般的增強物對他毫無吸引力。正當老師們束手無策時,汪先生跟奇奇說:「只要你上課專注聆聽,下課後就可以得到一份神祕禮物。」原來,汪爸爸帶他去電子街買電子零件與工具。奇奇開心的從電子學入門,一段時間後,竟組成一套電路,兩人建立起亦師亦友的美好關係。有時夜深人靜時,汪爸爸也會與太太分享他不能成眠的憂煩:「奇奇會用髒話罵媽媽,那是從家中大人那兒學來的。髒話會污染孩子的心靈,若是家人問題遲遲無法得到解決,奇奇的生命建造工程將事倍功半。」於是,這個夜晚成了為奇奇家人代求的禱告會!

原來,最好的特教老師是-會為學生的靈命擔心到睡不著的人!有人以為,關懷特殊孩子需要花很多錢。不!真正需要的是-願意一而再、再而三的付出精神!

兩千年前的英雄凱撒曾揚聲呼喊:「我來了!我看見了!我征服了!」我們卻願意為服事的定義輕聲說出:「我來了,我看見了,我付出了。」

結語

「原來基督的愛激勵我們。」(林後五14)

當我們清晨起來時,望著天際,會開心地說:「哇!太陽出來了!」直等到一天漸漸過去,夕陽西下,餘暉普照大地,我們便說:「太陽下山了。」事實上,我們若仔細想想,太陽真的不停地在上、下運動嗎?其實,你我都知道,太陽是顆恆星,不曾移動。我們所看見的「太陽運動」,其實不是太陽在動,而是地球在自轉。

當我們處在低潮、憂傷或不如意中時,我們會說:「神的應許真的不改變嗎?」常常,看著變化萬千的環境、飽嚐各種滋味的心境,我們會呼喊:「神啊,你真的存在嗎?」這情景不就像太陽與地球的關係嗎?神的應許一點兒也沒有轉動的影兒,然而我們,常常隨著環境,說變就變,難怪時常感受不到神無時無刻的同在。

讓我們常仰起臉來,看我們的神,因為祂正等著我們尋求祂,賜恩給我們。神的愛一直是與我們同行的!端看我們願不願意時時住在祂的殿中,瞻仰祂的榮面,得著愛的泉源,使你我能去愛人。

「我們愛,因為 神先愛我們。」(約壹四19)

親愛的弟兄姊妹,無論是跳脫愛的迷失也好,彼此接納、鼓勵也好,甚至我們能夠進一步彼此委身、服事,最重要的乃是「神的愛激勵我們」!這就是我們做每一件事的動力。

牧師禱告,祈求弟兄姊妹願意委身在前鎮教會,成為一個大家庭、成為至親家人,彼此不會內耗,願意患難與共、同甘共苦。如果有人低潮,其他人支持幫助;如果有人成功,也能真誠拍手祝賀。人們看見了會說:「前鎮教會就好像一家人,彼此照顧、彼此建造。」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前鎮教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